核爆炸/核污染的防护自救指南

2022/03/02 12:42

首先,希望我们永远用不上这份指南的内容。

然后,“核防护”作为一种知识,不妨掌握起来备用。在冷战年代,这些其实是不少学校的课程。

正文内容,摘录自2017年12月06日发表的《吉林日报》的05版,当时报纸用了整个版面的篇幅,图文并茂地进行讲解。正文里的重点关键词,我会用橙色标记;括号内绿色文字,为我的补充备注。

目录

核爆炸发生时与发生后的处理

1.室外人员防护原则和方法

室外人员应从防护较严重的瞬时杀伤因素着眼,防护的原则是减少暴露表面,争取重型屏障、重点保护头部、减少碎片杀伤。

发现爆炸闪光,应忌看火球(别顾着拍照记录;会瞎的、也浪费宝贵的求生时间),迅速进入各种人防工程防护(最好的选项),并不要随意进出或走动,来不及进入人防工程时,迅速(2秒内)利用三五步内的地形物就地卧倒(第三选项)。遇到较大的地形物,横向卧倒(挡着贴着,减少直接的暴露表面);地形地物较小时,面向爆心卧倒;地形地物可利用时,背向爆心卧倒。

核爆时,如果身边有江河、湖泊或池塘,应立即潜入水中防护(第二选项,但谨防溺水)。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利用浅色衣物覆盖身体,尤其是皮肤暴露部位。利用地形地物进行防护时应注意:必须利用地形地物背向爆心的一侧,尽量利用坚固、稳定的地形地物,避开易倒塌、易燃烧、易爆炸的物体,以免间接伤害。

2.室内人员防护原则和方法

室内人员防户原则是:利用坚固的建筑部位和家具,减少暴露,设置屏障,保护重点部位,减少碎片杀伤。

正确的方法是:发现闪光后应立即利用墙角卧倒,最好在靠近墙角的桌下或床下卧倒。应避免开门窗和易燃易爆物,以免玻璃碎片使人员击伤或造成其他间接伤害。冲击波过后,应立即抖落身上的尘土(已有相当比例的放射性尘埃),迅速进入人防工程进行防护。若没有人防工程,也可以进入冲击波袭击后未倒塌的建筑内,关闭门窗,防止放射性灰尘进入室内(尽可能锁死,包括循环空调或换气系统,全部停掉)

3.在放射性沾染区的人员防护方法

人员在沾染区行动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或面具、扎三口(领口、袖口、裤脚口)、穿雨衣或斗篷、戴手套、穿雨靴(尽力减少身体表面的暴露);不要随便接触沾染物品,不要坐卧和脱下防护器材;严禁在沾染区吃东西、吸烟和饮水

行进时,应按照专业人员设置的标志,避开沾染程度较高的地域。应选择路面结实、街道较宽的背风墙侧行。人与人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脚步要轻,尽量减少灰尘扬起(放射性尘埃),快速行进,尽量缩短在沾染区的时间。

乘车时,除应做好个人防护外,要关闭车窗,盖严棚布,加大车距,车上人员不要随便下车,上下车要尽量不接触车轮和挡泥板。

4.在安全区转移人员的防护方法

转移安全区的人员,要有计划,有组织地采取多种措施,消除身上的沾染。例如:人员应侧风站立,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将服装一件一件的脱下消除,消除后,有顺序地放在上风方向。对服装消除的方法通常有拍打法、扫除法、抖拂法、洗涤法。

人员皮肤受沾染用毛巾或纱布擦拭。擦拭时应从上到下,顺着一个方向进行(目的是减少皮肤沾染的放射性物质,并不是为了擦干净;因此,不要用反复擦拭的方式,不要过于用力)。擦一次,将毛巾翻叠一次,防止已消除部位重新沾染。误食了沾染食物和水,可采取催吐、洗胃、多喝水、利尿法排出,有条件时,可按照医生要求服吸附剂、缓泻剂加快放射性物体排出。

如何及时清除放射性污染

1.衣服

自己或与他人相互拍打和抖动衣服。小心(轻力地,减少放射性尘埃飞扬)解开“三口”(领口、袖口、裤脚口),脱下外罩衣裤,不摘面具,人员背风而立,抓住受沾染服装的两肩或裤腰,上提要轻,下甩要重,用力向下抖动。然后挂在树上,按照自上而下,先外后里的顺序拍打。

2.靴子

用抹布或旧衣服蘸水擦拭,用刷子刷,胶鞋可以用水洗。

3.人体皮肤

人员皮肤受沾染后,要尽快洗消。头、颈部要用清水和肥皂进行擦拭,还要清洗鼻腔、漱口、擦洗耳窝

条件允许时,严重沾染的人员,应利用肥皂、洗涤剂等进行全身淋浴。无水时,可用干净毛巾、纱布等干擦,从上到下,顺一个方向进行。擦拭一次将毛巾、纱布翻一次,防止已消除部位被重复感染。

4.误食受沾染的食物和水

可遵医嘱尽快采取催吐、洗胃、利尿等消除方法。

核武器的主要杀伤破坏因素

1.光辐射

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是爆炸后1秒至10秒时间内的闪光及几千万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火球辐射出来的强光和热,其杀伤破坏因素包括“烧”和“爆”。光辐射直接照射无隐蔽的人员会造成烧伤。如果用眼睛看核爆炸的火球,会产生闪光盲或造成眼底烧伤,在爆炸中附近人员吸入被光辐射加热的空气,会造成呼吸道烧伤。光辐射能引起大面积火灾,引燃、引爆其他易燃易爆物,同时造成人员的间接伤害。

2.冲击波

冲击波是核爆炸时(几十秒种内),高温高压火球猛烈膨胀压缩周围空气而形成的高速高温高压气浪。它对人员、物体能够造成挤压、抛掷作用。挤压作用造成严重内伤,如肺、胃、肝、脾等出血;抛掷作用造成外伤,如皮肉撕裂和骨折。冲击波可造成建筑物倒塌,砖瓦抛掷造成人员间接伤害及堵塞交通。

3.早期核辐射

早期核辐射(又称贯穿辐射),是核武器所特有的一种杀伤破坏因素。早期核辐射是核爆炸最初十几秒种内放射出来的人眼看不见的射线(几乎不够时间采取主动式防御,比如穿上防护服;因此往往,只够时间找遮挡、改变身体姿势),作用于人体时无特殊感觉,能破坏人的组织细胞,使人得急性放射病。早期核辐射会使光学玻璃变暗、胶卷曝光、化学药品失效,并能影响电子仪器性能。

4.核电磁脉冲

核电磁脉冲是核爆炸瞬间产生的一种强电磁波。其作用半径可达几千千米,对人员没有直接的杀伤力作用,但能消除计算机上存储的信息(主要是磁性存储设备,比如传统硬盘),使自动控制系统失灵,家用电器受到干扰和破坏。

5.放射性沾染

放射性沾染是核爆炸后,从蘑菇状烟云中散落下来的放射性物质。它像尘埃一样,随风漂移,逐渐沉降,使爆心周围和下风方向地区的物体、空气和地面等受到沾染,并形成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沾染区。

放射沾染的程度和分布情况与天气、地形、爆炸方式有关。

放射性沾染通过射线起杀伤破坏力作用,作用时间比早期核辐射要长,在沾染较严重的地区,通常在几个月以上。

放射性灰尘的沉降,会造成三种伤害:当放射沾染随空气、水、食物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伤口进入人体时,可引起内照射损伤;人员处在被沾染的环境中,人体周围被沾染的物体向人体发出的射线会造成外照射损伤;皮肤落上放射性灰尘,或接触沾染严重的物体会引起皮肤灼伤


Top